诏中定下地几件事,包括发内库银犒边、停止矿税、召回矿监,考选补用空缺官职,任命万历先前定下的史继偕、沈为礼部尚书、大学士,又点用何宗彦、朱国祚、刘一、韩、叶向高等入阁办事。
朝政地更替,于此方为真正开始。李彦在最后这段日子守卫东宫,可以说立下大功,不过在事情结束以后,他立刻请辞,他也清楚地看到。在这种复杂的朝堂斗争中。自己可谓是手足无措,还是别浑水的好。
骆思恭出人意料地没有挽留。锦衣卫与他的儿子骆养性这次也站对了位置,并且立下不小的功劳,东宫虽然重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骆养性守卫地乾清宫、弘德殿。
“三娃,本都督知道锦衣卫留不住你,不过只要你记得锦衣卫便行,以后有什么事,只管来找,”骆思恭笑呵呵地对李彦说道。
骆思恭也知道锦衣卫虽然显赫,终究不如文官来得尊贵,李彦虽然还没有功名,不过因为华夏社的缘故,他地文名早已经传遍南北,只待有了功名,飞黄腾达指日可期。
现任首辅方从哲虽然也是锦衣卫籍,却与骆思恭没多大关系,骆思恭反而与方从哲代表的浙党的对头杨涟、左光斗等人走得比较近。
骆思恭也是看到李彦的潜力,才刻意拉拢,并且送给他这样一个大功劳。
再加上李彦和骆养性之间的关系,骆思恭觉得这个投资还是值得的。
朱常洛于八月继位,年号泰昌,与很多人一样,李彦对这个新的朝廷充满期待,他回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一篇以“继往开来”为主题的社论,这也是第一次出现华夏社名义的社论。
在这篇社论中,李彦以自己地理解,对新皇帝地政策发出期待,这也是他首次认真地思考大明未来的发展。
以前他是不敢说,也觉得说了没用,现在不同了,起码他立下了功劳,与东宫、锦衣卫还有东林派地关系都不错,就算说的话有些问题,也应该能够顶过去。
还有就是这种新旧更替的时候,一切都非定数,说不定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