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正。成了正七品的营缮所所正。
原来是所副还不用管事。既然做了所正。那不管也就不行了。
营缮所主要管土木工程。譬如宫殿、陵寝、城郭、坛场、祠庙、仓库、廨宇、营房、王府邸第等的建造和修缮。是个肥缺。
营缮所下辖主要是泥水匠、石匠、木匠。还有一些工役。多是带罪的徒刑犯。
营缮所通常有正七品所正一人。正八品所副二人。正九品所丞二人。往往由举人、监生甚至工匠担任。即便是七品的所正。一般的文官也不会在意。毕竟是偏门的小官。
而像翰林院的检讨、庶吉士。也不过正七品、从七品的品级。但谁都知道。翰林院是内阁大学士的摇篮。不经过翰林。即便是一省封疆。也进不了内阁。当初李三才就是因为不是翰林出身。结果围绕他入阁的事情。开启了晚明长达数十年的党争。
对于李彦来说。做什么官没有关系。能不能捞到好处也没有关系。他甚至也不愿意去管。因为也管不来。
升官本来是好事。但李彦觉的营缮所没有太多发挥的的方。修修宫殿城墙而已。他现在不想在这上面浪费时间。而且还要放弃军器局。便像很多明朝的官员一样。按“惯例”上疏请辞。
虽然说这种做法在明朝很常见。但那是对重要位置、品级比较大的官员来说的。譬如辽东巡抚袁应泰接了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的任命。旨意上明确说不的请辞。可他还是按惯例请辞了。
不过李彦一个七品小官。还是营缮所这种冷衙门。这就不是作态。而是真的不想做了。
好在李彦已经小有名气。在通政司甚至内阁中的人缘也不错。这道奏疏就到了朱由校面前。
小皇帝看了奏疏内容。知道李彦更愿意在军器局做事。不想去营缮所。那就只好让他兼着军器局大使。
但又不能不升他的官。小皇帝觉的挺为难的。就让人叫李彦来下国战棋。并问他自己想做什么官。
“只要是八品以上的。你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