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皇帝,便是正统。正统的皇帝身份确立后,周围是数百个国家、部落,皆是前来朝贡、称臣。这是自古以来,确立是儒家文明圈规则。
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对于满清的称帝表现的比大明王朝还要激动。朝鲜的百姓纷纷暴走,要求斩杀清廷派驻朝鲜的使者,焚烧与清廷签署的屈辱国书。并且,清廷使者被当街砸石块袭击,于是,清廷使者大怒,不顾朝鲜大臣的挽留,撤离了朝鲜。
而借着这一次的风暴,清廷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完美出兵朝鲜的借口——朝鲜违背兄弟之国的约定!
由于满清出兵已经是必然,朝鲜民意也要与满清血战来洗刷屈辱。仁祖大王只能硬着头皮,命令朝鲜境内的八个道,整军备战,预防清廷出兵的可能。但是,朝鲜君臣也没有什么靠谱的良策,更找不到军事指挥能力杰出的名将,只能一再向朝鲜军民一再讲儒家大道理、华夷之辨之类的。
而崇祯九年十一月,清廷伪帝皇太极祭天祝文,历数朝鲜君臣“招降纳叛”、“拒绝军援”、“反抗大清”等诸般行径,准备动员满蒙汉八旗军十万征伐朝鲜。
虽然朝鲜民意高涨,但是仁祖国王为首的君臣,却是把击败清廷入侵的希望,赌在大明的援军身上。
为此,仁祖迅速的派出使者前往皮岛,而且,朝鲜为了修补与大明之间的关系,更是令军民,运输了3万石粮食,供应给皮岛东江镇。
外交策略,急骤的转变,这也是朝鲜别无选择了!
满清云集十万大军,对于朝鲜来说,这就是一场灭国之战。不愿意屈服凶蛮的清廷,朝鲜自然只能更努力抱明廷大腿。
十余日后。
朝鲜宫廷的宦官汇报:“大王,上国使者郑芝豹来了!”
仁祖喜形于色道:“快快有请.......”(未完待续。。)
>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