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发达的基础上。
工业需要——原料和市场,在在天津,已经成为了常识。
江南地区,尤其是松江府的抵制天津棉布,以及断绝对天津提供棉花原料的行动。逐渐的在天津传播开来,让节日喜庆中的天津特区。蒙上了一层阴影。
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无数闲人议论。
高三爷原是一名家有三十亩田的自耕农,原本日子也较为富足。但是,崇祯年间,十年倒有九年荒,田地中轻则减产一半,重则颗粒无收,像高三爷这样的小地主,依然要承担和往年差不多的赋税。就撑不住了卖掉了田地,带着全家老幼,到城里面打工。
刚刚在天津的咸水沽,安定了下来,儿子找一份木匠工作,媳妇在皇家纺织公司做纺织女工。一家的生活,看起来比过去有盼头多了。
但是大过年的。就听闻天津与松江府那边闹翻了,避免令人忧心忡忡。
而在明末的城市中,茶馆是普通市民最常见的消遣场所。
高三爷平时闲着,就泡在茶馆中。消费一壶茶也不过三十文钱,还能听听曲子、说书什么的。没有曲子、说书,茶客们也谈论新闻时事。
这段时间,松江府棉花涨价,已然成为热门新闻。
“老李啊,你说这天津一年要从松江府进货2000万斤棉花,工厂里面才有活干。现在,松江府将棉花涨价到100多文钱一斤,三斤棉花一匹布,棉花成本比布还要贵,厂子该怎么办?”高三爷显得忧心忡忡。
茶馆老板老李呵呵一笑道:“咱天津的谪仙人肖国师,能没有料到这件事?这是挖个坑,等松江府自己往里面跳呢!”
高三爷一愣道:“此话何解?”
老李忍不住唾沫横飞说道:“如果松江府是在棉花收获的前后,给天津闷头一棒,咱们还会手忙脚乱一段时间。但是现在还没有到播种的时间段啊,你想,这段时间,松江府徒然发难,正好给咱们有所防备了。棉花又不是专产于南方,事实上南北皆可种植棉花。不能种粮食的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