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十一年。
三月末的天津,也开始出现了流民潮。
动乱的时代,流民们下意识的向安全、富庶,能够获得救济,或者是能够获得生计的大城市迁移。
比如,南京、北京等等城市,在明末时期,城内流民皆是超过十万人,很多的流民,皆是成了这些城市的乞丐。
但是,南京、北京之类因为是靠着政治、科举维持起来的大城市,虽然向权贵服务的行业,比如妓院、酒楼、赌场之类的娱乐场所非常发达。但是更能够容纳劳动力就业的制造业,规模却并不发达。所以大多数的流民涌入这些城市,并没有获得养家糊口的工作,只能成为流落街头等待救济的乞丐。
当然了,在南京、北京当乞丐,显然也比其他动乱地区更有活路。
在朝廷南迁后,北京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而北京的不少的流民,也失望的离开了京师。
跟着天去南京,显然并非流民能力所及。于是,大量的北京流民,开始向天津迁移。因为,他们听闻天津能找到养家糊口的工作。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幸福的生活,还要靠着我们自己辛勤的工作……”
“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变了样!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响举起了铁锤响叮当,造成了犁锄好生产哟。造成了枪炮送远方!”
一些天津特区用来激励正能量,勉励人们靠着劳动改变自身命运,也改变世界的歌曲,早就传扬到北京和周边地区。于是,更成为了吸引流民涌入天津的宣传工具……
天津的宣传歌曲,并不崇尚什么“均平富、分田地”之类。仅仅是提供一个努力工作,获得更好收益的正常秩序环境。
一些改编自后世的宣传歌曲,也去掉了鼓励造反的内容,而是变成了鼓励勤奋劳动,靠着劳动改变命运的内容。
这等于是让人们去做“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