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高兴的连声赞道。
“多谢王爷,小的们能赢,全靠王爷和大官家亲临赛场助威,才使我们一往无前,战无不胜”唐十一和众军士谦虚答道。
“好了,面子话就别说了,大官家高兴的很呢,这场完胜,扬了咱们大宋的军威,也使这佳节更加喜庆,你们回去准备一下,申时前往景德殿,参加大官家的赐宴”赵楷说完,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军士们走人了。
晕了,皇帝赐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之事。可对唐十一来说,当然也极有吸引力的,琢磨着是不是能凭今天出色表现,升个一官半职什么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令军士们格外兴奋的。那就是大官家称军士们都是大宋的“好儿郎”。为何这个称赞引得众军士如此热血沸腾,前文提过“好男不当兵”,就是从大宋开始叫起的。这是有典故的,与名将狄青有关。
当时狄青已是西路军一名著名的军事统帅,他的一名心腹爱将犯了事,按律当斩,狄青亲自向当时任西路军统帅的宰相韩琦求情,说自己的爱将曾立过大功的,是大宋的好儿郎,请求宰相大人网开一面。
状元出身的韩琦却丝毫不给这位名将面子,冷哼一声,轻蔑道:“东华门外唱功名者才是好儿郎,一军中粗汉算什么好儿”结果,当着狄青的面将这员将领正法了。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只有读书人取得功名者才是大宋的好儿郎,才真正有社会地位,而没文凭的武将,爬的再高也不会被主流阶层所接纳,更别说处处低文官一等了。
狄青就是一极好的例子,就因为没文凭,最后凭赫赫战功做到国防部长高位,照样不为文官所容,就连当时以正直公正出名的苏轼都曾不止一次上奏请求大官家将狄青踢出朝堂,说是羞于与一军中粗汉同朝共事,至于其他文官就更不用说了。
可见,当时社会上对军人的歧视达到了何种程度。
但到了北宋末年,内外矛盾备出时,高层才渐渐意识到军人的重要性,但也仅此而已。
不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