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走一路说,到还遵规守矩,可越到后来,觉着好玩,便你讲一句我还你十句起来,一条老街硬是给他俩吵翻了天。从古到今,象这样跟踪人的实属罕见。寒!
暂且不说他俩嘻闹斗嘴,再说被跟丢的柳太守,究竟是否找到了那家酒馆呢?
还真让他给找着了,名为古风酒家,老板姓田,新开张不到一年,规模比之现代田家后裔开的酒馆要大出好几,且雕梁画栋,气派不凡。自二层楼起,至第五层上,每层酒楼窗外,皆修有朱漆护栏,自一圈围成走廊,酒客凭拦而眺,远处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与酒同饮,酣畅淋漓。
这才是真正的古风旧貌啊!此刻,柳石基已坐在了二楼临窗的酒桌前。进门时,白龙已被酒家的伙计牵去后院喂料。
这回正是午后歇晌之时,因此酒楼只有三两顾客在那饮酒聊天,到也清闲自在。这时,一个小伙计殷勤地走上来,问石基想要点什么。
石基想了想道:“拿你们田家酒来小酌几杯,再来一笼肉包。”其实,他现在亦可辟谷,要这些吃食,完全是为了凭吊这古风酒家后世在现代的遗风。
一听这位客观居然知道这酒家自酿的小酒,伙计先是一愣,看此人面生,以前从不曾见过,他可以确定,这位官人从未来过古风酒家,焉能知晓我店的独门功夫酒?
虽然好奇,但他也不及询问,直至将客人要的东西取来,说了一声:“客官,您要的田家酒和小笼肉包。”说话同时,动作麻利地把吃食碗筷一一摆上,这才不经不慢地问道:“听客官刚才要酒时的口气,似乎对我们田家酒早有耳闻啊。”眼晴灵动是个活跃性的八卦式人物。
自打一进门,石基就对这家酒楼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之从前,每次去扬州古城那家酒馆,更是平添了不一样的亲切,象回到了故里。他之所以识得他们是本家,可从进门时,宽大的柜台上摆放的酒坛为凭。
坛盖大红裹绸是一样的鲜亮无比,坛上所镌“田家酒”仨字更是一成不变的工整,一丝不苟,字如其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