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云也只是从理论上阐述了可行性,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流程。
当然,封建社会奉行的是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把农业作为最重要的一环。纵观中国历朝历代,除了元朝,无不是重农轻商。尤其在少数几个朝代,商人的地位更是低的不能再低。
商人再有钱,出门都不能穿丝绸,只能换成粗衫。商人的政治地位,还在农之后。
当然,就算是在重商的元朝,也不知真正意义上的扶持商业。只是元人扶持色目人经商,成为统治阶级敛财的工具。
因此,纪云的这篇策论,便具有很大的风险性。纪云在策论里,也没怎么敢把商人的地位提的太高,只是从理论上阐述了商人可以为国家带来的税收,实际上远远大于农耕税收。
古代轻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人属于流动人口,而古代的户籍都是相对固定的,不易于管理。户籍制度的改革,便是在现在都还是处于摸索状态。纪云当然也给不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只能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上作文章。
这篇策论,不过一千余字。纪云在草稿纸上抄了一遍,便开始认真地誊写在试卷上。
说起来,殿试试卷的填写,还是相当繁琐的。殿试的试卷,首页是卷面,上盖礼部官印及写有殿试举人的姓名。第二页是履历,写应试人姓名、年龄、籍贯、乡试及会试中式时间,开具三代姓名,并于名下注明已仕、未仕。
第三页才是殿试正文。纪云还好没事看过几眼族谱,否则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填写履历。
填写完正文之后,还有卷底,有朱文大木记戳,上面有印卷官姓名。文曰印卷官礼部某司某官臣某某。
千余字,纪云用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写完。写完之后,也到了该开饭的时候。
殿试是不用自己带饭的,由皇宫内部管饭。饭菜相当精美,六菜一汤,纪云闻到味道不由食欲大振。纪云是和韩邦友陈辉坐在一起吃的。三个人旁若无人地大吃大喝,使得一干考生为不为之侧目。
下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