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文物贩子在唐朝 > 第五卷 名动长安 第六章 格物论

第五卷 名动长安 第六章 格物论(1 / 5)

?

然一时无处索解,师徒二人也就不再谈论重审的由来卢鸿的这部《格物论》来。

这《格物论》中算学一卷,是卢鸿根据前世记忆中数字的基础知识,结合易理而写作的一本数字专著。

《易》颇重数理,其本身便是二进制的数字排列,以阳阴二爻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妨可以认为,易经事实上,就是要以数学的方式,来演算天地阴阳世间万物的变化。

卢鸿在算学中,首次提出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并给出了六十四卦的对应数字演变公式。并以此为开端,讲明“欲穷易理,先明数学”的观点。

其后卢鸿提出了数理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公式与定理。

中国古代数学,对于公式和定理的总结推导,并不是十分重视。虽然卢鸿在书中提出的公式及定理,都是非常简单的,但这种研究数学的方法,引起了太极书院几名精于算学的讲学以及学子的极大兴趣。为此,在太极书院中,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数学的组织,名为数学院。在卢鸿的建议下,几乎将目前各类算经中的难题,一一通过公式、定理的研究,推演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来。这几年来,已经是颇有成果。

现在卢鸿绝对敢说,太极书院数学院中的讲学和学生,随便拿一个出来,到国子监的算学馆中,也能算得上顶尖地人物。只是这些人被卢鸿提出的方程式、平面几何之类的新知识迷得入了神。一个个大有成为数字呆子的可能性,天天在一起扎堆讨论公式定理。数学院中几个讲学,更声称要写出一部前无古人的《数学典》来,让天下学数之人,都要叹为观止。

孔颖达边听卢鸿讲解这卷算学的新意,一边随手翻开书来。只见书中写地。几乎全是自己看不太懂的符号,一时茫然。

卢鸿见了,连忙解释道:“恩师有所不知,这其中的符号,乃是学生在研习数理时,为了方便标记而用的。在书册之中,专有凡例。”说罢便一一讲给孔颖达。

孔颖达听了,就将凡例细审了一过。再听卢鸿讲

最新小说: 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 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 荒年卖女儿?我反手掏出肉肉肉肉 三国之风起辽东 人在民国,从巡警到最强军阀 执掌天下 水乡风云 陛下投降吧,六皇子大军压城了! 血色战场:一个医生的崛起 侯门第一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