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回摇摆。
我紧张的睁大了眼睛,手中死死地抓住火把,汗水顺着额头流了下来,我仔细一看,这才发现原来是对面的墙壁上裂开了一道缝隙,黑黝黝的,进门的时候因为光线太暗,没有注意到,刚才火把散落到地上,才把缝隙的影子显现出来。
火焰“嗤嗤”的往外冒着,把墙壁四周映射成一片昏黄,但是那道缝隙像是能吞噬光芒,没有一丝光亮映照在上面。
我仔细往那边望了半天,火势黯了下去,在蒙蒙的余光笼罩下,依稀看到那条缝隙周围似乎不是很平整,上面排满了密密麻麻的东西,因为隔着一些距离,感觉那些东西都混在了一起,看的不是很清楚。
我不禁感觉有些奇怪,拿起火把,站起身来,小心的走了上去,走到跟前,我才发现原来所谓的缝隙实际上是一扇半拱形的券顶小门。
整个门外围镌刻成金莲五瓣花冠图案,门的内圈涂抹了一层五公分宽的金色围边,每隔一小段距离,就用鱼形纹饰分开。
每道纹饰隔开的里面都有彩绘的一尊佛像,佛像姿态各异,有端坐着的,直立着的,也有侧卧着的。
每尊佛像不管摆出什么姿态,但是有一个动作是共有的,就是佛像最终双手都是高举向外,而且方向都是朝向门里中心位置的,整个围边上的图案看上去像是所有的佛像都在迎接门内的客人。
门里是一堵墙,挡住了大半个门,中间只有一道半尺来宽的缝隙。我凑上前仔细看了看,才发现这道缝隙实际上也是一道门。
因为在里面这道墙的边缘也有一道围边,看上去里面的门比外面这道门要宽敞的多,因为光门上的围边就有半尺多宽,门的另一端隐在外面那道门的后面。
只是里面这道门的围边造的很古朴,没有什么装饰,但是从砖墙的破损程度上可以看的出,这道门是个古物,建造的年代要远远比外边这道门久远的多。
真是奇怪了,两道门,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产物,可是看的出,当时建造外面这道门的时候,主人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