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另一个中戏导演系的教授写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评价了一番沈红星:“在这部《疯狂的石头》中,我们看到了斜本的力量。就是这种设计极为精巧的剧本,才能让整部电影一飞冲天。
在这部片子里面,没有任何炫目的电脑特技,没有玩弄任何冲击眼球的各种拍摄特技,只是踏踏实实的靠剧本制胜。
也许,我们国内的导演们,真的该好好着看这部《疯狂的石头》。来学点经既然别的报纸都报道了沈红星的《疯狂的石头》,那么,沈红星的“老朋友”《人民日报》自然也不会放过沈红星。在《人民日报》的第六版上面,又是刊登了评论员的署名文章,在这片文章里面,作者倒是很直接的把评论点放到了视角上面:“在《集结号》中,沈红星是把视角放在了一个基层连队身上,讲的是老百姓可以看懂的故事,讲的是老百姓可以代入进去的故事。而在《疯狂的石头》中也是这样,虽然这部电影只是个低成本戏剧片,但是沈红星还是一贯的从老百姓的视角出。来描写外国势力和大资本。
沈红星的这个特点跟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是一致的,君不见《拯救大兵瑞恩》等片,都是把视角集中在小人物的身上,关注的是人性。就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的一样,只有用老百姓看的懂、听得懂的方式去做电影,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欢迎。
如果把观众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傻瓜,只是想要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那么想想也知道不可能会被欢迎的
当这些报纸纷纷放出来重量级的评价文章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电影圈影评资源的《北方周末报》倒是别出心裁的一篇评论文章都没有放。他们在整个文娱版面上摆满了在各地电影院门口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全部都是黑压压的人头准备进电影院。
然后在下一页,只见大大的版面上面只写了一行字“没啥说的,去看《疯狂的石头》吧,赶快”。
而在这个时候,沈红星确实在东方影视出版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里跟粱文陵一起等着昨晚的“日票房”统计报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