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眼里,就是荣华。但在兽类眼里,不过是一座颜色稍有不同的山而已,比不得一点食物来得重要。”
“所以,”天心继续道,“大道须还情。斩三尸,隔继于物外,这种玩法并不比那神坛教主高明,完全是一种蝼蚁生活形态,不增长与自己气机相连的生存环境的任何生机,迟早迎来天人五衰。因此三清道尊修不进无境。取不得神格,并不奇怪。”
“神格,那是什么玩意来着?”太虚四灵好奇。
“沙门四大皆空,大道无中生有。无境。小子不知别人的无境是什么感受,但小子的无境在产生的那一刹那,便有一股生机在体内融融。也正是这股生机,让小子不被充满毁灭性的无境摧毁。这股生机,小子参默良久,认为这正是大灵前辈所说地生之力。生之力起于修行者本身,但却不止于本身,而是存身环境。此环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凡修行者气机能感应之处,就是环境,能壮这环境的理念就是神格。”
“呵,小朋友,解得很透。不错,生之力就是生机,生之力的构成须有神格、旺盛的斗志、大恒的毅力、不错的力基、海纳百川的气量,最后是无情。”
“无情,”这回,聆听的万余众不懂了。
—
“对,无情,”太虚大灵哼道,“最是无情处,乃见真智慧;最是智慧处,无情显大情。”
“请前辈指示机宜。”终于恢复过来的三清道尊向着太虚四极天地躬身道。
“道德天尊,你曾著道德真经,道篇字字珠玑,明晓阴阳,也点指道化一、一化万物之至理。但德篇,或可称为合道篇,就不是很地道,其中殊漏太多。德,从某种意义说就是无情,就是不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美妙的字句,只是你可知,吾要给你这妙语加点尾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物丰地艳;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当诛。”太虚大灵说到后面,声音已经冷厉起来。
“为什么?”三清道德天尊下意识地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