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什么经常能联系的朋友,那些一起念书的同学也并不认为,我是他们的朋友,我能够感觉到,在他们的记忆中我只是他们像册里、他们大脑里的那一个抽象的影子,这原于我在大学毕业前的突然消失,多年来又杳无音信。
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往往会再潜意识中,对朋友进行非常直观的定义,基本上都是本着:有价值是基础,有利益是条件,最后才是相互安慰的升华。如果你缺少了前面两条中的那一条,我相信把你当成真正朋友长期交往下去的将会少的可怜,富有远亲,贫无近邻,这是自古的道理。
在社会上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的那些行色各异的人,多是鱼龙混杂的角色,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当“演员”,我们都是主角也都是配角,我们都希望把戏演好、演真,并且都希望成为生活中最好最出色的“演员”。
我们各自带着不同的目“推杯换盏、相互接近”,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可以称兄道弟,哭诉柔肠,一旦舞台拉下了帷幕,或各自的角色扮演成功,我们马上又要刀枪相向,瞬间把文戏变成武戏,继续在演下去。
我们演的又是对手戏,所以我们热中于同样的“爱好”,就是相互拆台。不同的是他们是在整个演戏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就拆台,而我却只能在拉下帷幕前拆台,因为如果是我拆成他们的台,戏就意味着结束,所以他们拆台的机会有无数次,而我却只有一次。
我们的舞台是残酷而又严肃的。残酷是因为不论我们谁把戏演砸了那么我们就只能终身退出这个舞台,或者是终身退出了人生的大舞台,后者也是我见到的最多的结局;严肃指的是我们扮演的角色只能一次成功,不成功就算演砸了没有第二次。
所以用“朋友”这个概念来形容,对他们来说不合适,对我来说就更不合适了。
在一起工作的同事见面的机会很少,即使见面,交流的机会更很少。用上面的话说,我和我的同事们相互充当着配角,相互充当跑龙套的,等等一切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