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镜山庄以北大约三里的地方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这村庄和别的村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因为和水镜庄靠得近了,便受到那些学子们的关注。
村中有一个小酒店,不是非常大,只有一层,十几张桌子,卖的是店家自己酿制的黄酒。虽然比不上襄阳城中大酒店中那些比较“过劲”的好酒,但在在平淡清醇之中带了略略的一些辛辣,却也算是别有一番风味了。
由于水镜山庄离这儿并不算太远,因此时常会有一些学子相约着来这儿谈天论地酌酒小饮。这让酒店的生意一直不错,非但是酒,就连店里的那些小菜也卖得很好。尤其是在着天气还未转暖的时候,那些学子们来得更加频繁了。毕竟在这寒冷的日子里,煮点酒喝,来一些热腾腾的火锅捞菜还是很不错的。
崔浩和徐庶两人对坐在这小酒店临窗的一张桌子上,叫一个火锅、一壶酒、几样小菜,相互斟酌起来。山庄的正式授课还没开始,他们本不需这么找就去庄上的。只是由于两人突然发现了一个不解的问题,便眼巴巴的跑来了,寻求水镜先生的解答。
因为问题很有些深度,他们花了不少时间才弄明白。眼见出来的时候已经近于晌午了,他们便相约来到这小村的酒店之中,来慰劳慰劳自己的肚皮。对于这两个平素里都过得还算不错的青年而言,小村里的这些乡村小菜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酒过三旬,菜下一半,两人已是略略的有些醉意。接着头脑一大,话题也变得多了起来,渐渐的就说起了那天出游的事情。“元直,你也认为那天子旭和孔明说得都是大话吗?”崔浩小声的询问自己的好友。因为过了年,诸葛亮就二十岁了,算是成年。虽然他的生日还未到,没有办法正式的加冠,但他已经给自己取了一个字叫“孔明”。这已经在他的好友中传遍了。
“那倒是!”崔浩听了也笑起来:“子旭志向高远。如果他真能成为一方之主的话,我们今后的生活可就要靠他咯。”
别人都把李晟和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