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在奸臣传里的。但从严嵩下台后,就有人认为他是奸臣很冤枉。即便是在修明史时,写作班子对于严嵩是不是奸臣就有很大争论。查抄严嵩家时,一共查出来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两白银。但仅仅说他奸或贪肯定不够,严嵩是一个极复杂的人。他的书法成就很令人敬佩,相传“六必居”三个字是他写的,建国后经学者邓拓考证并非如此,但这也足以说明他的书法在当时是公认为不错的。什刹海、景山公园、北海、故宫等地都有他的书法作品。严嵩的学成就很高,诗词“清丽婉约”。史书记载,严嵩至少有几次试图纠正嘉靖皇帝的一些做法。
严嵩的倒台,所依罪名为“通倭犯上”,得出结论是“谋反”,但真的是如此么?首先,严嵩已经是位极人臣,万人之上。从许多表现上来看,严嵩除了权欲熏心,排除异己以外,并没有勾结倭寇的意图。严嵩经常为皇帝写青词,据说严嵩还经常为喜爱炼丹的嘉靖皇帝试服丹药,并每次都要写实验报告,或导致重金属中毒。以此来看,严嵩并没有做乱犯上的意图,反倒是十分忠于皇帝。可见,严嵩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冤枉”的,至少是被不正当手段解决的。后来的张居正认为,严嵩的罪名不是“谋反”,而是“奸党”,也明显的有些许回护的意思。其实严嵩充其量就是个“奸臣贪官”而已。可以说,严嵩是被冤杀的。但这又如何呢?严嵩又何尝不是冤杀了无数人呢?
这里可谓之后人对严嵩的褒贬不一,倒是大明首辅张居正对严嵩的评价相对准确一些,定义为奸臣,岳峰目前正生活在严嵩正风光的时代,这个时候自己最好不要招惹这样的对手,可有时候事情就是你越想躲开他,他就悄悄的降临到了你的跟前。你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呢?只能顺其自然。
而严嵩的这个儿子就需要大家好好的认识一下。
说起严世藩估计不熟悉历史的人肯定不熟悉,甚至有的人只能知道他是严嵩的儿子,却对其了解的很少。
那么这里提到另外一个人大家一下子便明白了。这就是《金瓶梅》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