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建有威远、靖远、镇远三炮台,西岸建有巩固炮台,岛上建有横档、永安两炮台及沙垒炮台等设施;大虎山炮台为第三重。
各炮台共配置大小火炮400门以上,驻扎兵勇1.1万余人,江中水道还设置了阻挡敌船的木排铁链,并有水师战船巡弋,由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指挥,是当时清朝最强固的海防要塞。
这个部署至少听起来,已经是固若金汤的那种了。
但是,入侵的英军,只有作战舰船18艘,载炮462门,陆军约2000人而已,最终的结果,侵略者几乎没有多少损失,但是虎门就被其占领了。
在这个位面上,红河口就相当于是虎门,因为红河口是黎朝都城(广州)的门户,一旦这里被敌人攻占的话,就会威胁其都城(广州),因此都是重兵囤积炮台林立。
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军的武器和满清军队的武器有代差;同样的,此时的明军和安南叛军的武器同样有代差。
安南叛军中大部分人使用的还是冷兵器,只有一小部分装备了火绳枪而已。而明军这边燧发枪是标配,另外还有白火药制成的手榴弹,还有线膛火炮,这些都能全方面的压制安南叛军的武器,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
此时先期登陆的5000多名明军将士基本上就攻占了红河口的军事设施,随后又从船队上下来5000余名明军将士,连同之前的5000余人,一共1万多名明军将士,彻底占领了红河口流域。
港口这边不少来不及逃走的安南叛军的战船,要不是投降,要不是被击沉,不过大部分安南叛军的战船已经窜进红河,逆流而上逃走了。
杨展站在港口这边的高处,扫视着这个新占领的地方。
就见一队队的安南叛军军卒被明军将士们从各个角落押解到港口这边的广场上,而在远处,有更多的平民,大部分是妇孺,正在往远处逃离。
对于那些逃跑的,杨展根本就没管。打下红河口,就是为了示威而已,让安南叛军知道,大明铁拳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