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招安,一起前往京师的小袁营。
刚才说话那人,就是袁时中。
他们一路北行,因为要避开其他流贼,甚至也要避开左良玉这些已有不轨之心的官军,走得就慢,也不能走直路。
小袁营军中原本的粮草,慢慢地耗掉。
本来的话,小袁营都已经接受招安了。军中又有传旨天使,还有堵胤锡在。有旨意的前提下,向沿途城镇索要军粮,理论上是没问题的。
但是,关键问题是,如今已经是崇祯十五年了。
而中原大地,包括这河北,都被流贼和官兵荼毒过多次。地方官吏,不但畏惧流贼,同样也畏惧官军。
不说别的,就说崇祯十四年时,丁启睿领兵部尚书衔,以三边总督的身份,总督湖广、河南、四川及长江南北诸军,还赐有尚方剑、飞鱼服及印信。
结果,这个丁启睿受命出潼关,准备赴荆州接管杨嗣昌留下的军队的时候,湖广巡按汪承诏却传檄说有贼寇在河南,荆州、襄阳不需要大军,汉水的船只全部藏起来不让丁启睿渡江。
丁启睿没有办法,转而到了邓州,结果邓州人不开城门不接纳丁启睿;丁启睿只好又去内乡,又吃了一个闭门羹。
最终,就迫使堂堂督师的军队靠杀掉战马与野草一起充饥。
为什么会这样?
就因为在这崇祯末年的时候,朝廷威信在地方上已经很低了。另外,官军就和贼兵一样,甚至比贼还狠,败坏了朝廷官军的名声。
地方上为了自保,也就有了闭门的行为了。
反正这样做的后果,最多是地方主官被朝廷问罪,地方乡绅可以出钱保人;而要是开门的话,万一官军翻脸不认,那遭殃的是整个城的百姓,自然也包括乡绅。
这么一比较,自然就容易取舍了。
连丁启睿都是这样的待遇,就不用说原长沙知府堵胤锡了。哪怕他军中有锦衣卫校尉,宫中传旨宦官也不好使。毕竟他这支队伍,还是一支流贼队伍。
如今,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