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惩恶扬善,因果报应,这是必须的三观。
此时,他听出崇祯皇帝是理解了他的意思,便笑着说道:“比如这一次的宁远之战不是刚结束,锦州也拿回来了么?你可以在宁远那边修建一个纪念碑和纪念馆,包括上一次松锦之战那些战死的将士,甚至更早,何可纲啊,曹变蛟等等,还有那些普通将士,但凡忠烈之士,不但要好好抚恤,也要扬他们身后名,与国长存!”
说到这里,刘伟超就怕崇祯皇帝这个古代人还不够理解,就继续阐述道:“就那些普通将士为国尽忠的,你也要有一套的流程去做,不但给了抚恤,也要给其在当地的家属给予优待。比如说,免除多少徭役,有什么好事的时候可以优先。如此一来,就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都会仰慕他们,羡慕他们,学习他们。如此一来,你还怕忠臣义士会少么?”
崇祯皇帝听得很认真,同时也在思考着。
如果换了别的皇帝的话,可能会觉得这么做有点小题大做。毕竟在古代,普通人有什么权利?那都是底层蝼蚁一般的存在,死了就死了,又会有多少上位者关心!
不是说了么,在古代当权者的眼里,所谓的百姓,其实就是地方上的乡绅而已。真正的普通百姓,都没有在他们的眼里,被那些乡绅给代表了。
然而,崇祯皇帝和他们却又不同。
他其实是当了一回亡国之君的,逼死妻子,杀死女儿,自己上吊,不但江山不保,而且连儿子也最终一个都没保住。这种国破家灭又人亡的悲惨下场,绝对是深深刻在崇祯皇帝的骨子里了。
而在这个国破家亡的过程中,崇祯皇帝甚至发出了绝望的喊声:朕非亡国之君,然臣子皆为亡国之臣。然皆诸臣误朕也。
在他的眼里,这些臣子真不是好东西,也是如此,他抄家才不会手软。
而历史进程中,他又看到,那些乡绅同样也不是好鸟,一个个富得流油,却想办法偷税漏税,鱼肉乡里。大明会亡国,绝对有他们的一份力在。
在这样的认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