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甚至没有想过要打动谁。一切都可以无视。
但老贝的出现给了他新的想法。
同样的黑白片,在老贝的手下居然玩出了许多花样。
概括来说,《南京,1937》的画面岁故事分为两大类。
一是历史性的画面剪辑。比如宏观的大屠杀镜头,日军占领南京的入城式。这部分黄昏的意思是尽量使用手头收集来的真实历史资料片。必要的时候用电脑技术进行修补和PS。这一灵感来自于美国影片《阿甘正传》。片中演员汤姆汉克斯在越南战争中立功后,受到美国总统肯尼迪接见时,美国总统就是真实的资料,而双方的亲切握手则是电脑合成所为。
和另外一个世界不同。电脑技术要慢上半拍,虽然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但大伙电脑里的系统还使用一个类似于98这种落后的东西。至于其他方面,因为黄昏是个电白,也没怎么留意。反正,单纯靠现有的电脑技术,合成资料片是足够用的了。
因为日占领军司令官寺内寿是由区光所扮演,所以没有用历史资料片,但屠杀镜头和日军在南京中的暴行则完全使用历史资料。那些沙沙发响地影片画面已经开始发黄,这让观众有点不耐烦。但黄昏还是一意孤行使用这些画面。真实的东西比任何虚构还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东西,只要观众耐心地看上几分钟就不得不被震撼。
贝聿铭也不得不被黄昏这一天才般的思维方式所震动。渐渐的。他感觉自己不再是在拍摄影片,而穿越时空来到那座悲惨的人间地狱,用自手中的摄影机不动声色地简单纪录着那一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老贝很明显地老了下去,目光中有着两团阴郁的火苗在燃烧。
另外一部分的画面就是主角黄昏身上发生的故事。这一部分的画面对比度很强。人物、风景、都棱角分明,对比强烈。有一种十九世纪油画的特点。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黄昏和王茹在一个雪夜提着汽灯去看那些躲藏进工厂的难民。天上下着洁白大雪,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