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由于压力太大,王锡爵承受不住而转嫁到他的身上,以至于最终“三王并封”的事情不能成行,结果也是有利的,至少能让“行刺”的事情就这样成为过去时,他也不用直接面对群臣的压力,还能保护了郑贵妃和朱常洵!
总之,“三王并封”的事情成与不成,最终得利的都是朱翊钧!
真是好手段!朱常洛再次在心底里赞赏了一句。只是,如此热闹的事情,自己能否在暗中插上一脚,获得些好处呢?比如说出阁读书之事!
朱常洛明白,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出阁读书的事情与其寄希望于朱翊钧那句不靠谱的“知道了”,不如自己创造机会努力争取,这样反而还有希望早点实现。
这件事该如何运作才行呢?朱常洛有些头大,关键是手中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有关系的也只有几个太监和几个锦衣卫里的人而已,外廷的大臣是一个不认识。可这些人中,张永年、高胜怀和常宁还不能完全相信,那个看起来还算可靠的锦衣卫千户劳鹰又被派去了朝鲜战场,只有邹义还能勉强算得上是心腹……
摇了摇头,朱常洛出阁读书的心情更迫切了,只要是能出阁读书,就有了接触大臣的机会,并且,那些安排来的讲官,基本上都会坚定的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做什么事情也就方便了很多。
朱常洛端起茶杯,皱着眉头考虑起来。由于种种限制,如今能用的上的手段实在是不多,最好的无非还是制造流言。只是,这招显然此时并不适合,“遇刺”的事情并不能再拿出来说事,免得触及朱翊钧的底线,唯一能做的便是在“三王并封”上做文章。
苦苦思索了盏茶功夫,朱常洛倒是想到了几个不错的主意,但不是可操作性太低就是做起来太冒险,没有一个非常合适的。
此时,房中的气氛倒是有些压抑,朱常洛就这样端着茶杯,也不喝茶,就在那考虑着不同的方案的利弊;邹义站在朱常洛身后,他了解朱常洛的脾气,知道朱常洛在思考问题时不喜欢被打扰,所以也就站着不说话;张永年站在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