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步态以及眉目神情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董卓的一干心腹目驰神摇,轰然叫好,有些醉酒的汉子便歪歪倒倒地蹒跚走到舞女们的中间,摆出各种怪模怪样的姿势,其余众人看了无不轰然大笑。
董卓正看得手舞足蹈,忽见李儒阴沉着脸自屋外匆匆走进来,心中不由得一沉:李儒一般都是喜怒不形于色,今天这是怎么了?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了。
李儒快步走到董卓面前,低声急急地说道:“主公,出大事了!”
董卓心中有些慌乱,口中却叱道:“慌个什么?来,书房说话。”
说罢,董卓推开身旁的女人,站起身来,一摇一摆地往书房走去,李儒急忙紧跟在董卓身后。进了书房,董卓顾不得招呼李儒坐下,忙问道:“贤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儒环顾四周,回身把门关好,方从怀里掏出一封加急快报,递给董卓说道:“据虎牢关快报,关东牧守,合兵声讨,公然要取主公你身家性命,以谢国人。”
“大胆!”董卓不禁恶向胆边生,气道:“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李儒苦笑道。
“说!到底是哪些人?我看他们是活得不耐烦了!”董卓一拍桌子,重重地坐下。
李儒见董卓不看那快报,便取过来看了看,对董卓说道:“迄今为止,举旗响应的共有十五路人马。”
“十五路?有这么多……是哪十五路?”董卓愕然,一双豹眼瞪得溜圆。
李儒轻咳一声,照着纸上所书念了起来:
“第一路,后将军袁术。”
“第二路,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柚。”
“第四路,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路,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路,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路,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路,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路,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