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一向不和,时常为了牲畜、土地而相互攻伐,因此难楼与苏仆延望向萨坤等人的目光总都饱含着敌意。袁绍势大,灭了公孙瓒之后,乌桓各部便依附了他,这次袁绍征兵南下,逐鹿中原,难楼与苏仆延意识到这是个可以发财的大好机会,便抢先各领五千乌桓骑兵入了冀州。方正自己只要出人就行,粮草辎重等一概由袁绍供应,杀入富庶繁华的中原后,那收获肯定比平常里打草谷要丰厚得多!
常年镇抚北边,袁绍心中自然清楚乌桓、鲜卑各族的战力。草原产良马,其中尤以鲜卑各部所在地域为最,所产之马匹身形高大,体格健壮,不仅临战的冲击能力强大,便是耐力也较之中原的马匹不弱。故此鲜卑骑兵比乌桓骑兵更有杀伤力。至于骑兵个人武艺,两族骑士俱是在马背上长大,骑术精熟,性格剽悍,特别是骑射,在颠簸的冲杀过程中,能准确射中敌人,比中原骑兵强了不止百倍!
河北四州最强的并州骑兵,在乌桓、鲜卑骑兵的面前,也只有自叹弗如。然骑兵作战,获胜的因素不仅仅是个人的勇武,将士们的装备和主将的指挥也非常重要,乌桓、鲜卑骑兵来去如风,军纪却很难约束,草原上的雄鹰哪里是那么容易驱使的!由此,纪律严明的汉军屡屡以完备的步兵阵型、精良的装备、高昂的斗志击败他们。自汉武帝以来,无论是强大的匈奴,还是纵横漠北的鲜卑,无不在汉军阵前却步。
用人当用其之长,这样的骑兵部队,不可冲在最前,袁绍将其安置在侧翼,只待河北步军破了敌军阵营,即由他们用风一般的速度、雪亮的马刀,彻底将敌军的阵型撕碎,让敌军闻风丧胆,士气降到最低谷。
“萨坤将军、难楼大王、苏仆延大王,敌军多为江南之兵,骑兵甚少,正是尔等铁骑大展雄姿之时,马踏连营,刀劈敌首,那是何等痛快!”袁绍的话充满了蛊惑力。
萨坤斜了难楼、苏仆延等人一眼,起身回话,声若洪钟,“我鲜卑一万精骑但唯袁公马首是瞻!”
难楼、苏仆延嘴角挂着一丝冷笑,望向袁绍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