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打实的核心部门!这六部的负责人,官职称尚书,副职称为侍郎。周瑜为了这六部的负责人选,可谓是花费了很多精力!
前期一直支持周瑜霸业的江东世家大族,肯定是不能不予考虑,当择其才高者上位。平定中原之后归附的人才,出于安定人心以及朝政平衡的考虑,也必须选出合适人选担当六部之要职。这些年月,经过藏书院的培养、在荆扬一带管理地方的青年官员,也有表现优异的,当提拔至朝廷予以重用。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的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周瑜最终确定的六部主要官员如下:
吏部尚书:张昭,吏部侍郎:诸葛亮
户部尚书:吕范,户部侍郎:步鹫
礼部尚书:陈群,礼部侍郎:蒋琬
兵部尚书:甘宁,兵部侍郎:高顺
刑部尚书:法正,刑部侍郎:袁涣
工部尚书:刘晔,工部侍郎:费祎
三省六部架构及主官人选一定,则朝廷中枢的官制格局便已确定,在运转了三个月之后,中央官制终于理顺,周瑜随即开始了地方官制的变革。
那就是行省制。
在真实的历史上,行省制是在元代早期开始的,由元世祖忽必烈创立并推行。
周瑜知道,元代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华夏大地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后世。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华夏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按照元代的行省制度,各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是中央朝政与地方行政的一种分权,从制度层面而言,元代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行省的权力可谓极大。
周瑜深知,在目前的形势下,完全照搬后世的行省制度,会带来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