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当时于老太公和于老太太都还在世,瞧着他们孤儿寡母的也着实可怜,便也多少照拂了一些。然而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于老太公和于老太太相继离世,他们的日子也就越发寡淡冷清起来。
这位于二公子于铭倒也继承了于家人模样俊秀的特点,但是因为自小跟着母亲生活,自然在待人接物方面少了一份男子该有的大气,而多了许多女子的揣测和犹豫。
于铭和于家大房独子于晟不过相差三岁,照理来说堂兄弟之间应该是两小无猜,共同成长的关系,但却在他母亲过分的小心和在意之下,两人的生分与距离感早早地就建立了起来。
于晟初时还担着大哥的角色,时不时照应一下自己的这位堂弟,但等得再大一些,于晟十三四岁的时候开始跟着自己的父亲外出学做生意、与人交际,最远的时候甚至跑船出海,再回来时已然一晃两年,不同经历导致两兄弟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
已经见过许多世面的于晟对整天只会窝在房间里读书的于铭渐渐有了不满,他忍不住拿自己在外头遇见的那些朋友来和自己的堂弟做比较,发现这位堂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心眼还颇小,天天地算计几文铜钱——天可怜见,他一个孤儿寡母长起来的小孩儿,又在寡母的强烈情绪影响之下,怎么会不长成这种性格呢?
孙大奶奶为了给自己儿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早早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将身边模样稍好过得去些的丫鬟们都撵了个干干净净,只剩下些模样粗蠢的佣妇使唤,是以于铭青春萌动之际,竟是连个养眼的丫头也没有,完全不像是个出自富裕人家的公子哥儿。
于是……两兄弟之间的情谊彻底恶化也在这件事上栽下了根苗。
时年十七岁、早已遍历**女爱的于晟,本着“兄弟友爱”的想法,要带着十四岁的于铭去勾栏院逛逛、开开眼界——这事若于铭做得够机密倒也罢了,偏他又害怕寡母担忧,画蛇添足地留了一张纸条给母亲,自作聪明地以为自己的寡母不会识得勾栏院的地址……于是,于家大房和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