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书法展,相信一定会有人慧眼识珠,看出他字中蕴含的笔力。从而花大价钱买回去收藏的。
只是他如今的身份和他能写出这一手好字的能力实在不匹配。万一他因为这一手字而出了名,被人翻出过往,发现他并没有学习书法的经历。那就说不清了。
所以这现成的主意是没法打的,只能另辟蹊径。
现在是两千年中旬,虽然已经过了九十年代初进军古玩收藏界的最佳时期。但因为现在房地产业才刚刚起步不久,还没有大批的巨富涌现。所以古玩的价钱还没有被炒到后世那样高的天价,只要你有好的眼力。仍然是有机会在古玩市场里捡到漏的。
原熙呈在听了周子韵的话后,便开始沉思。他对周子韵所说的捡漏并不陌生,任何时代都不乏有收藏爱好者,而且这些人通常都是有钱有身份的人。
他从前在京城所接触的圈子里。刚好都是这样的高门子弟。他自己更是有收藏玉器的癖好,对这里面的道儿可算是门清。
只是华夏国和裕夏朝的历史并不相同,他怕自己以前所知道的那些东西在这里用不上。
毕竟他从前判断一件东西的真伪。都是以其显示出的文化内涵而为依据的,对那些物件本身的工艺并没有研究。
周子韵见他面露犹豫。便知道他是想的多了,于是解释道:“现在又不是真的要让你搞收藏,看见什么物件就非得入手。我们只是抽出一些时间去古玩市场溜达,如果碰见能被捡漏的真东西了再买下,然后转手卖掉赚取差价。这行个当里利润高、来钱快,只需这样倒卖几次,说不定就能赚够今后一辈子的钱。同样是买卖东西,不是比你现在在火车站辛苦一天强得多吗?”
原熙呈仔细想了一下,又询问了现在古玩市场的行情,得知一件官窑瓷器或者名家书画动辄都能拍卖到成百上千万时,觉得这的确是一个迅速积累资本的办法。
只是他对现代作假的手段并不了解,也不知道他们如何用化学药剂将一件现代的工艺品做出年代感来,他怕自己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