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知信一家也太有钱了吧。
恍恍惚惚的,老郭和老徐半天才回神。
“我家的花生应当有一千五百来斤。”老郭说。
“我家的有两千斤吧。”老徐说。
这与童知德估计的相差无几。
“我四弟说了,出的花生价同去年的一样,也是三十文钱一斤,老郭、老徐,你们要是答应卖给我四弟的话,今儿个好好地收拾一下,明儿个我四弟就来收。”
老郭和老徐想了想,便是答应了。
年年花生都是那个价,卖给谁还不是卖。
办完了最重要的事情,童知德又和他们说了会儿话,这才离开了。没一会儿,老徐也是回了自己的家,让家里人把花生都给拿出来晒晒,清理清理。
老郭家也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实在的脓人,要卖的东西总是清理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爹,收花生的还没来呢?咋这么着急啊?”
老徐儿子不解的问道。
“童家老四明儿个就要来收咱家的花生,儿子,你别愣着了,快把屋里头的花生都给扛出来。”
老徐媳妇疑惑的问,“这是怎么回事?童家老四怎么会来收咱家的花生?”
老徐拍了拍手心沾的灰尘,“童家老四在县里盘了一家铺子,要收三千多斤的花生去县里卖,童家老二同我和老郭都是老相识了,便和我们说了,要是我们同意,就让我们把花生给拿出来清理清理。”
老徐媳妇眼睛一亮,“那感情好,咱们快些把花生给卖了,腾了地方,也多赚一些银子。”花生要放的久一些,自然要晒的干燥,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花生的重量也在不断地减少。
每年收花生的贩子来村子里,都是等到脓们把花生晒得干干的,几乎水分都没有的那个时候。贩子们少出一些银子,便能够得到干干的花生。而脓们却是因为长时间的等待,损失了不少的银子。然而,尽管有损失,为了一家的生计,却还是要将花生给卖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