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如何了?可还顶用。”康熙派了n多在经过南怀仁等传教士教过的学生,去了枪炮所,一方面继续学习,一方面增加经验,也是给中国的火器发展增加人手。至于南怀仁等传教士,康熙也没像他爹那样给官职、顶戴什么的,只是给他们一份工钱,然后让他们当老师,将西方的基础科学、语言等等知识讲给年轻子弟。
“大部分人可堪大用,还有几人,志不在此。”康熙扔到枪炮所的那些人,一大部分都是他亲领的上三旗的子弟,还有一部分从在职的汉臣家选的子弟。按理来说,康熙是应该要选进武器掌握在自己手,不该让汉人学习的。可惜以目前旗下人的素质,没有有人比着,他们根本就不正心学习。正经满洲大族里出来的年轻人,大多都等着建功利业或者熬资历当官呢,没多少心思搞研究。一般人家出来的,又都没有多少进取心,只想着到月领钱、什么事情都不做才好呢。这种情况,让康熙气得差点咬断牙,可是他不能对八旗根本制度下手,只能另外想辙儿。于是,就是有了汉臣家的孩子和旗下的年轻人共同学习的结果。不只如此,康熙还下了死命令,谁要学不好,白给的钱粮就没有!
还别说,他的招儿还算好用,虽然彼此之间对立情绪还没有太严重,但是互相攀比的学习风气到是出来了。满汉不和还能起到这种用处,真是让他哭笑不得,没奈何只好安慰自己,这也算是先生讲得资源合理利用。
康熙问明了那些人是掉队的,心里盘算着该给这几个人派什么差事儿,面上却笑着跟戴梓道:“过两个月,朕再给你们送过去一些人,文开看看,可用的就留下。实在愚顽不堪的,朕再给他们换地方。”
“嗻。”戴梓挺郁闷的,他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从小学的四书五经,听着先贤们的故事长大,最期待作的事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向往的就是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类的人物一样,靠着一张嘴,说遍五湖四海,身挂n国相印,那才叫够威风。你说皇帝把他弄去专门研究打人的火器作什么?这些不都是打架用的,难不成皇上要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