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祸欧洲的条约:德奥两国一旦受到俄国的攻击,将全力对彼此进行支援;但德法之间爆发战争,奥匈保持中立;如果俄国加入战争,则德奥并肩作战。
这个条约表面上是通过德奥结盟抗衡俄法,最终逼迫沙俄就范,从而“巧妙”地维持欧洲力量的均衡。而且1881年俄国也的确加入了三皇同盟。但是实际上,这个“联奥制俄”的战略已经让德国濒临战争的边缘。
首先,根据普鲁士-德意志多年的经验,想要避免两线作战,必须联合沙俄。因为沙俄巨大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资源根本无法另其屈服。而奥匈奥匈作为二元君主制国家,而且还是多民族国家,其国家整体十分脆弱,因此对德国来说奥匈根本不足为虑。而为了奥匈得罪沙俄,纯属不智之举。假设同时对抗法奥对德国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和沙俄开战则是真正的噩梦。而之后德国总参谋部不得不忙于起草应付东西两线作战方针。而为了应付这个困局而诞生的施利芬计划在40年后直接导致了帝国的毁灭。
其次,奥匈帝国和沙俄在巴尔干地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个地区复杂的环境让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极高,一旦爆发战争,夹在奥匈和沙俄之间的德国将进退两难。而俄国为了对抗德国,必然与法国结盟。而奥匈一旦和沙俄开战,必然拖德国下水。而且德奥结盟,奥匈更是会对沙俄态度强硬,那么德国必定会因为巴尔干局势莫名其妙的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第三,柏林会议的成功,垂死的奥斯曼土耳其会把德国当成自己对抗沙俄的救星。但是土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300多年。之间的世仇比德法更甚。所以联土就是反俄。因此奥斯曼的友情对德国来说不仅不是好事,反而会引火上身。
第四,德国进入奥斯曼不但堵上了俄国南下的出口,但是也代表着德国由此进入了东方,从而威胁了英国在中东和印度的利益。所以即使英国不愿意沙俄战胜奥斯曼土耳其进入地中海,也同样不愿意德国伸手进入奥斯曼。
而俾斯麦意识不到,此时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