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试验,然后应用到战列舰上。在进入了“正规”装甲巡洋舰的时代后,装甲巡洋舰的各种设计就和战列舰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装甲巡洋舰发展到极致是战列巡洋舰,而战列巡洋舰装甲强化则会变成高速战列舰。因此用装甲巡洋舰来摸索战列舰技术并没有巨大的技术壁垒。如此一来还能节约大量的经费,而不用去拿宝贵的战列舰做试验了。
“不仅如此,我还希望在新舰上尝试一种新技术,虽然速射炮能够大大提升射速,但是炮弹装填速度却难以让人满意,尤其是露炮台结构的双联装舰炮。其扬弹筒不能和炮台本身一起旋转,因此炮弹提升上来后还需要通过一步转接的程序才能移动到炮尾。如果能让扬弹筒随着炮台本身一起旋转,炮弹提升后直接出现在炮尾,这样必然能大幅提高装填速度,也许在中口径舰炮上这种速度的提升并不明显,但是对于大口径舰炮来说速度的提升就代表着更高的射击频率,更高的投射量和更大的命中概率。不过大口径炮弹重量过重,所以我们先用中口径炮弹来进行试验。”然后约亨将自己之前画的草图分发下去,让所有设计师传阅,接着说到:“在舰体上开足够大的洞,然后用装甲围成地井,而再将扬弹设备,旋转设备,装填设备,火炮设备,以及炮罩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炮塔,然后将整个炮塔放入地井,利用炮塔自重坐在地井上,然后旋转设备驱动炮塔整体转动,这样扬弹设备也就会随着炮塔一起转动,从而提高弹药提升效率。我国在精密加工和大型轴承上有技术优势,因此这种设计在先在小型炮塔上实现是可行的。”
约亨的草图上画的是的历史上德国海军维特尔斯巴赫级级战列舰的旋转炮塔的结构图(注1),约亨曾经考虑过使用英国人早在1898年就制造的mk-biii型旋转炮塔(注2)。不过这种炮塔需要更大的座圈地井直径,并且由于其装填机构的推弹杆不在炮塔内而在座圈内,因此导致座圈地井装甲有薄弱点,因此被约亨放弃。但是实际上mk-biii的结构反而更接近未来无畏舰时代旋转炮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