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俾斯麦就曾经动过政变的念头,甚至对威廉二世暗示到:“不流血就很难继续下去……动手越晚,事情就必定变的越残酷。”只不过威廉二世拒绝了。“帝国的发展需要扩大市场,增加商品流通,如果资产阶级表示可以接受的话,那么说明我的方案是可行的。而宰相阁下您拿不出更好的经济政策的话,那么就请不要反对我的经济政策。”反正大家关系就不好,约亨也没必要对俾斯麦客气,没有撕破脸皮指责俾斯麦不懂经济已经相当给面子了。而且俾斯麦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腓特烈三世已经不止一次在约亨面前表露过想要换个宰相的意愿了。而此次大罢工,对于开明的腓特烈三式来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是他的想法,而且有了约亨提出的扩大商品流通能带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支撑下,皇帝决心推行这一政策受到的阻力并不会太大。俾斯麦要是试图螳臂当车,那么绝对是会被车轮碾死的结局。
俾斯麦也能认识到这一点,自己如果再以辞职相要挟,腓特烈三世不会介意顺水推舟的把自己撸下去的。因此此次到没有向历史上对威廉二世那样态度强硬。当年他可是拒绝签署威廉二世的劳工保护法案,导致法案无法生效,并且串联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王公的特使,宣扬如果有邦国的王侯赞同劳工保护法案,他就辞职。而这一招在对威廉一世时屡试不爽,而威廉二世也只能谦恭的表示:“我微不足道的阅历是远远不足以和饱经沧桑的殿下您相比的”(注1)
于是乎,约亨的提案得以顺利通过,政府开始召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资产阶级工厂主,还在约亨的要求下邀请公会领袖开始就德国工人的待遇和工作安排进行研讨和制定计划,并且将率先在国有企业中实施。当国有企业展现出这一套政策的优势后,就算再顽固的资本家也必须随大流的改变自己的制度。不过约亨给计划制定者定下一条底线,“不能给工人高到可以培养懒惰的福利保障制度,坚持不劳动者不得食”。毕竟约亨前世的欧洲金融危机,希腊政府福利制度破产等等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