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借款对象不是英国人。巴尔马塞达的一系列举动无疑是在侵害英国人的利益。
最后,巴尔马塞达还宣布,要将所有的硝石资源都收归国有。这下子算是彻底捅在了英国人的肺管上。要知道此时英国人从智利的硝石贸易中可以获取大量利润,仅仅利物浦硝盐酸公司一家就带走了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利润。对此英国人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而充斥着大量硝石商人和政治野心家的智利国会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开始和总统对立。而且有着英国人撑腰的议会派开始强硬的不断逼迫巴尔马塞达。不愿退让的巴尔马塞达的态度导致智利国内火药味越来越浓,总统派和议会派的内战一触即发。
原本这种远在太平洋沿岸的事情德国是不大操心的。在那里德国人没什么存在感。而且智利是英国人的地盘,德国人也没什么能力插手。但是现在不一样,获得了英属新几内亚,将莫尔兹比港作为母港实力大幅扩充的德国远东舰队成了在南太平洋能说的上话的势力之一了。
智利国内双方都很希望能够搞清楚德国人在此事上的态度。总统派希望可以得到德国的支持,而议会派则是希望德国人不要多管闲事。面对双方的秘密接触,德国自然也要做出决定。
1891年1月10日,腓特烈三世召见了宰相卡普里维、海军达成蒙茨和皇储约阿希姆。
腓特烈三世首先发问:“谁能跟我说说智利到底现在是怎么一回事?”
卡普里维躬身行礼后毕恭毕敬的回答:“陛下,由于智利总统巴尔马塞达的一系列政治举动触犯了议会内的很多人的利益,加上英国人也在议会背后支持,因此总统派和议会派已经正式破裂。”
“那么智利人想要从帝国获得些什么?”腓特烈三世继续问到。
“是这样的,陛下。目前智利陆军一部分人支持总统,而海军则完全支持议会。而巴尔马塞达总统希望可以得到帝国的帮助,希望我们可以出动远东舰队能够出动牵制一下智利海军,这样支持他的陆军就可以没有后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