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达到了。但是在疯狂反扑中同样遭受了惨重损失的塞尔维亚部队也无力去解贝尔格莱德之围了。
但是一场大败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奥匈军队的这一撤退行为引爆了国内的火药桶。此时在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指挥下围攻贝尔格莱德的奥匈军队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塞尔维亚守军也同样不好过。眼看贝尔格莱德的陷落就在眼前,奥匈的国内出事了。
在西部山区损失超过4万人的部队,不仅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还被人给揍了回来。再加上在贝尔格莱登城下损失的万余人部队,奥匈总共损失超过5万人。
维也纳的市民可不在乎塞尔维亚人死了多少,也不在乎贝尔格莱德陷落在即,损失了5万人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还“耻辱的”被塞尔维亚人给打了回来。无法忍受的奥匈国民开始走上街头声讨军队的无能,接着又开始将矛头指向了政府。
这么一闹,奥匈再也没有精力将战争持续下去了,原本就已经在勉励支撑的财政再也无法坚持了。再也无法得到后勤支援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被迫停止了对贝尔格莱德的进攻撤回了萨瓦河附近。
这一次撤退标志着奥匈军队再也无力对塞尔维亚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了,同时也标志着奥匈在军事上的彻底失败。
这次撤退更是让奥匈境内的抗议浪潮越演越烈。奥匈军事上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不安,挤兑风潮的出现开始挤干奥匈银行的每一分储蓄资金,而黄金兑换让奥匈的国库变的空空如也。银行和国家的经济信誉的崩溃让新发行的纸币克朗瞬间变为废纸。
经济体系的土崩瓦解让愤怒的民众开始围攻政府,而更是有激进分子开始将矛头对准了皇帝本人。
这个时候匈牙利人动手了,绍帕里·久洛宣布匈牙利不应该为维也纳的失败买单,而维也纳的经济损失也不应该让匈牙利人承担,布达佩斯在一切问题解决之前不再接受维也纳的领导。虽然说得好像事情还有周转的余地一样,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奥匈帝国完了。
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