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
“我国十分愿意帮贵国重建海军,贵国能重振声威,对我国来说也是一桩喜事。此船虽小,但是除了航程,其余各方面都不逊于八千余吨的铁甲舰。火炮口径并不大,但是射速优势让其在交战中并不吃亏,而且由于考虑到贵国海军的活动范围,我建议您可以考虑一下降低航速提高装甲厚度。这样应该更加能满足贵国的海防需求。”
“多谢殿下提点,老夫感激不尽。”李鸿章十分高兴,5600吨的铁甲舰,就算再不济自己也能买两艘回去,如此一来,自己也能顺利交差了。
如此一来了却一桩心事的李鸿章更是有心结交这位德国皇储,而约亨则因为可以断定清国的军舰订单的大头落入德国囊中几成定局而心满意足,两人都各取所需。自然相谈甚欢,心满意足。
第二日。约亨就让海军部将已经压箱底了的君主级战列舰的设计草图给翻了出来,而李鸿章也按照约亨的建议,要求降低航速提升防护。
这也并不是难事,德国方面则提出将航速降到16节,多余的重量全部加到防护上去,李鸿章表示同意。当然李鸿章是没法呆在德国等到设计图完成。于是双方签订了2艘小型战列舰的订造意向合同,等德国方面完成设计图之后,再由驻德公使来正式签署订造合同。
随后李鸿章在拜访了俾斯麦之后启程前往英国,虽然李鸿章非常希望能够订造3艘这样的小型战列舰,不过现在的清国可不像以前那样。能把所有订单都交到德国人手中。
考虑到自己的情况,英国这个在远东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强国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李鸿章还准备去向英国订购两艘吨位较小的巡洋舰。
李鸿章离开德国后,德国人在紧锣密鼓的为清国建造军舰做着准备。而此时从菲律宾传回来的消息让德国的军事部门开始运转了起来。
1896年8月,在菲律宾的巴林塔瓦克发生了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起义,随后各地纷纷开始响应,其一规模迅速扩大,波及整个菲律宾。而对德国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