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是俄国有史以来下水的最大舰体。下水工作还是靠约翰?布朗公司的帮忙才顺利完成的。而且俄国人的拖沓和低效率在甘谷特级的建造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杜马在经费上的拖后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俄国人根本没有建造如此巨舰的经验,工业能力的低下严重拖慢了建造进度,1911年甘古特级下水后,动力设备和炮塔生产延误,大大拖慢了舾装速度,炮塔更是到拖到了1914年才生产出来,结果拖到最后,这级1909年开工的战舰直到1915年夏天才算真正具备战斗力。
这种情况下海军还来给波罗的海造船厂技术局来找麻烦。原本由奥布霍夫斯基工厂设计制造的pattern1907型305毫米52倍径舰炮发射的是m1907型炮弹,弹重385千克,初速915米/秒,然而等到甘古特级建造时,海军进行的远程实验证明重型炮弹精度更高,因此要求奥布霍夫斯基工厂研制新式超重弹。
然而新炮弹长度和重量此时根本没有确定,导致战舰的弹药库设计规格也没法确定,结果到了甘古特级都快下水了才拿出了新炮弹的设计规格。这个时候才对弹药库设计进行了修改。还好此时的甘古特级还在舰体建造阶段,真要是等下了水再修改。恐怕到时候就会变成后世南亚某大国的大型战舰下了水后又重回船台的闹剧了。
提尔皮茨心中想了想俄国人的造船能力,顿时就悟了,决定不再在俄国人的舰炮口径上纠结了。不过俄国人准备建造新战列舰的事情还是必须重视起来:“陛下,俄国海军总参谋部在1906年曾经反对过当时的海军大臣比利列夫的造舰计划,原因是比利列夫当时希望建造2艘新式战列舰而不是4艘。从俄国人对轴承的需求量来看,俄国人应该是是准备开工4艘同级别的无畏舰。,每艘战舰拥有4座炮塔的可能性很大。这样规模的舰队将会让我们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海上压力激增,尤其是在俄国已经倒向英国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容乐观。”
历史上某些人总喜欢以德国海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