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迁都燕京。忽必烈认可了他们的意见,为了更加便于统治“汉地”,他在燕京城的旁边重新兴建起了一座城市,至元九年(1272年),命名为“大都”。
从此,北京开始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忽必烈兴建大都,所动用的人力是非常惊人的。单单至元八年,有人估计,大都路“打造石材、搬运木植及一切营造等处”,就“不下一百五、六十万工”。由此,也可见最后建成的大都城会有多么的雄伟壮丽。
刘世民世居辽东,罗李郎则世居双城,他两人从没来过大都。
当他们沿着宽敞的官道,在六月底的一个下午,到达大都城下的时候,两个人、包括护送他们的十几个士卒,唯一能做出的反应,就是目瞪口呆。
大都“城方六十里,十一门”。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墙根厚有十余步,二十多米,越往上,墙体越窄,到了最顶端,厚度只剩下了三步,却也亦有数米。高耸入云。虽处战乱年间,出入城门的车马川流不息,远处观望,便如云烟。
城墙之外,又有既宽且深的护城河,白浪拍打河沿,泛出朵朵的水花。阳光洒下来点点金斑,随波起伏。
刘世民注意到,出入大都的行人,许多都是蒙古、色目人的打扮。这与他曾经听闻的事情倒是很相符合。大都城内最鼎盛时期,人口百万,而其中汉人所占不过三分之二。其它的三分之一,皆为异族。
一行人渐行渐近,快到护城河边儿的时候,罗李郎忽然拉了拉刘世民。刘世民转头,问道:“怎么?”
“掌柜的,你看哪儿。”
顺着罗李郎的视线,刘世民看到护城河外,距离两三里地的地方,有一座凸起的小山丘,不很高,但是在平地上甚是显眼。
罗李郎道:“闻听前年,大都路起了蝗灾、水灾,许多地方颗粒无收,闹了饥荒。加上海运断绝,江南的漕粮无法运达。饿死了很多人。直到去年的下半年,饥荒才稍微得了好转,却又起了瘟疫。百姓死者无算,何止一二十万。十一座城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