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且去醉休,且去醉休。”殿内沉寂,元帝话音渐不可闻。
“殿下?”
“嗯?”
“咱们也走吧?”
受了搠思监一叫,皇太子从茫然中清醒过来,“噢”了声,道:“走,走。”走没几步,停下来,扭过头,看样子是有迷惘想问搠思监,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回往殿后望了两眼,喃喃自语,说道:“父皇就是父皇。”
“……,走吧,殿下!”
“走,走。”
两人行出殿外,见日头西沉,暮色来至。
……
暮色沉沉,转入夜中。
东平路,汶上城西的山谷中,有大队的骑兵趁着夜色,悄悄出谷。队伍很长,拉得足有四五里地,宽也有三四里,成千上万的马蹄卷起尘土,弥漫半空。如果在白天看去,肯定声势震天。但现在是夜晚,这支骑兵分出了许多的探马出入远近,以为警戒,所以并没有人能够看到他们。
骑兵队中旗帜不多,每一个骑手都是轻盔轻甲,挟弓跨刀,其中的大部分观其式,皆不类中国人,偶尔有军官约束队列,说的话也不是华言。
在队伍的中间,似乎中军的位置,倒是有不少汉人打扮的。簇拥着一个年少的将军,前头一杆大旗:“海东赵。”这支军队,正是从泰安出,奔袭巨野的益都骑兵。他们是昨天晚上出的泰安,一夜行军,赶到汶上。没有入城,便在城外休息了一天,今夜二更时分,又启程奔赴济州河。
汶上距离济州河,对轻骑来说,走得快点,也就是一个晚上的路。
赵过此次是突袭,保密是最重要的,故此夜行晓宿。当然了,上万人的骑兵行军,规模太大,再保密,也是难免会走漏风声的。走漏风声不要紧,只要探马得力,能把敌人的细作抓住,同时催促行军度,在巨野闻讯并为此做出准备只前,能及时地渡过济州河、深入济宁路便就行了。
为配合他们的此次奔袭,汶上的益都驻军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沿汶上一线,安排了数百的侦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