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伊东浩二一个敬礼。
战斗开始打响。对面的政府军出动兵力应该是一个大队。另一侧翼并没日军出现,而正面的日军数量只有六七。
日军的大队编制一般在一千人左右,是两倍于秦军大队的兵力。但如今可是‘坑道防御战’的时代,如此模式下的战争,两倍于敌军的兵力是很难很难打下敌军阵地的。这只是一个试探进攻!
不远处的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迅速对准向着阵地发起冲锋的政府军,展开了猛烈的急速射,几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那段不过数十米的间距中就落下了将近十发的六十毫米迫击炮炮弹,那段原野都要被迫击炮炮弹爆炸后的硝烟给遮蔽了。
两个迫击炮小组迅速转移。
这些年来,挺身队对于迫击炮战术的掌握几乎为零,因为迫击炮这东西在最初时候是秦军独有的独门武器。对比旧式的臼炮,迫击炮的便宜和性能优势不要大。
刘暹最初因为对挺身队的‘警戒’,根本没有让挺身队接触重机枪和迫击炮,大炮就更不可能了。只是拿挺身队做纯步兵使用。直到日本内战爆发的前夕,挺身队进行聚集,才开始接受迫击炮和重机枪的系统训练,以及一部分炮兵知识。
如今秦军对迫击炮的战术定位以及各口径的迫击炮重视程已经在发生着变化。早期秦军信奉轻型的六零迫击炮,认为该炮可以有效的充当大队一级的支援火炮,补充火炮数量上的不足。当然,这也有技术限制的缘故。那80口径和120口径的迫击炮不是想做就能做出来的,那需要特种炮钢。刘暹要的是成熟实用的迫击炮,可不是打个十炮就自己完蛋的残废。
而等到迫击炮已经被清军所熟悉,六零迫击炮的弊端就显映出来了——威力小。
即使是一些土木结构的堡垒,六零迫击炮打上几炮都没影响。于是秦军转而主攻生产更大口径的80迫击炮。作为一款中型迫击炮,八零炮打土木工事是足够的。可是对于会了坑道作战的清军呢?要想伤坑道中的清军士兵,八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