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戍守新野一带,可是在南乡郡也留下了重兵,特别是他把水师留在了丹水,并在武关留有兵力屯守。关中的蜀军要起支援,就必须要突破商县、武关和水师的拦截。
魏霸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吴人攻击襄阳,把魏军主力吸引到襄阳一带的机会,和邓芝夹击这部分魏军,重新打通武关道,让邓芝有机会派兵支援南阳的战役。可是陆逊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一定要蜀军先把魏军吸引到南乡,然后他再出兵襄阳。
说白了,就是谁都想让对方做炮灰,自己捡便宜。
魏霸提出的方案之所以能得到陆逊的同意,就是魏霸主动提出,蜀军先出击,在樊城以北构筑一道防线,阻止魏军的的增援,有可能的话,先拿下樊城,为吴军攻取襄阳做好前期的准备。
他这个做法,就是主动跳出去做炮灰,把主动权让给了陆逊。因为陆逊大可以坐视蜀军与魏军血战,等到时机合适,再有条不紊的攻击襄阳。什么时候攻,是用力以赴,还是敷衍了事,魏霸无法束缚他。他甚至可以从头到尾都不动手,坐看魏蜀血战。
这样的好事,陆逊不答应才怪。这样一来,魏霸就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如果损失过大,他就算攻取了樊城,最后也守不住,所有的努力可能只是为陆逊争取到了一点时间。
这就是费祎不赞成的原因。
可是,事情总有另外一方面。吴军可以不出击,但是魏军不能不防备,而且一旦蜀军攻击樊城,魏军的主力必然向樊城靠拢。这样一来,原本只是三方互相远远的看着,保持警惕而已,不至于擦枪走火。现在却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冲突,发生混战的可能姓大大增加。
就像之前冯进冒充魏军出击,引得魏吴两国的水师交手一样,魏霸这是要进一步的混水摸鱼,为魏吴之间交战创造机会。只要三方开战,陆逊就是想置身事外,也未必就能如愿,到时候必然是乱战一场。
这是走钢丝。风险很大,可见的收益却非常小。能不能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