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了吴国的援军,功败垂成。武关之战,夺取了武关,却被魏霸连消带打,损失了精锐近万。现在更惨,好容易争取到了力挽狂澜的机会,却遇到了魏霸的新战术,成了他的试验品,连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每一次和魏霸相遇,他都成了那个可悲的垫脚石,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魏霸总能找到办法,踩着他的肩膀,一步步的登上新的高度。
莫非这就是天意,他就是我命中的克星?
费祎最后的话在司马懿的心头回荡。你可以玉碎,可是在曹植战死,曹真病重的情况下,如果你再死在洛阳,那魏国还有能独当一面的重将吗?
司马懿知道这是费祎的攻心之辞。他也知道除了他,魏国还有很多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最近的就有比他更适合的张郃。可是他不得不承认,费祎的话点中了他的软肋。
他不愿意死在这里。死在这里,他将一无所有,离开这里,他还有机会重振旗鼓。曹植战死,曹真病重,他的机会还很多。
要战胜魏霸,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拥有比他更强大的军械,更多、更好的霹雳车、连弩车,没有这些,他是不可能战胜魏霸的。
宛城没有,可是洛阳可能有。任何战术,第一次出现时的作用是惊人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找到相应的克制办法。
时间,只要有时间。
他不幸的成了魏霸新战术的试验品,却不代表着他就没有反击的机会。只要能活着离开宛城,只要给他几个月的时间,当他再一次和魏霸相遇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毫无还手之力。
他所付出的,只是暂时的屈辱,可是他得到的却将是生存的机会和战败魏霸,一雪前耻的机会。
孰轻孰重,毋庸多言。
趁着蜀汉军还没有逼到牙城前,出城突围,也许是最好的机会。城北只有赵统率领的两万人,他还有机会突出重围,等魏霸攻破了第二道防线,他再想走,那就要面对李严和赵统的夹击了。
司马懿握紧了拳头,心中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