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这一步,怎么可能还跟着诸葛亮的节奏走。他淡淡的说道:“丞相,我这个计划本不是投机取巧的奇袭计划,而是正大光明的天下大势,就算他们知道了,又能奈何?且曹睿小有聪明。司马懿等人也知天下大势,就是我不说,他们也会知道的。与其如此,不如公布于天下,让他们知道我君臣统一天下之心坚不可磨。亦是好事。”
“可是,军事当密。”
“不然。”魏霸礼貌而坚决的摇头否决。“军机当密。军略当明。在座的都是国家大臣,若不知大势所在,又怎么能与陛下同心?若人人自有其见,纷纷攘攘,又岂有众志成城?唯有明其大略,方能万众一心,君臣共力,以竟先帝未竟的伟业,还天下以太平。”
他不等诸葛亮分辩,转向李严道:“大将军,当年先帝曾委内外军事于大将军,大将军以为我所言当否?”
李严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镇南将军所言甚是,吴王称臣,大江以南尽为汉地,如今曹魏偏居一隅,已经是强弩之末。我军之所以不能一鼓而下,就是因为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各地驻军之间配合不当。这一点,我是有责任的,我要向陛下请罪。丞相攻洛阳时,我若能及时派遣南阳的孟达驰援,也许早就拿下洛阳了。都怪我,不识丞相用意,延误军机,惭愧惭愧。”
他嘴上说着惭愧,脸上却看不出一点惭愧之意,昂首挺胸的接着说道:“镇南将军的这个战略,我认为极为妥当,先以诏书谕公孙渊,劝其向善,若他还能心存汉室,愿意为朝廷出力,诚为大善。若其执迷不悟,则当以大兵驱之。以镇南将军用兵之能,战舰之利,辽东岂是敌手?辽东下,则平愿率关中一部东出潼关,与镇南将军相向夹击,则曹魏又何足道哉?陛下,丞相,平愿以身家性命,担保镇南将军成功,愿陛下圣裁,愿丞相襄助。”
诸葛亮暗自叹息,李严今天是横下一条心,要和魏霸并力,逼着他答应这个计划了。有吴国太子在列,他若和李严、魏霸争执起来,不仅无济于事,反而让孙权笑话。再者,他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