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联防军,还设立了十个团镇,由而,各州县的联防军人数就更少了。联防军人数少,但军营却修得很大,这也是为了调兵方便。一旦发生比较大的战事,联防军驻地也可以招募更多的百姓入军参战。
“你们知州在忙什么?怎么到现在朕还没有看到人影?”安顿山地兵团后,赵顼有意巡视泉州,那最好的向导就是泉州的知州了。
“启禀圣上,知州在和大食人谈出售寺庙道观地产的事情。”一名小吏拱手答道。
“哦,去看看。”赵顼显得十分意外。
宋代泉州的社会经济繁荣,特别是泉州的海外贸易繁盛,佛教寺院积聚了巨大的财富,僧人和善信兴起了历史上没有过的大规模的修寺、建塔、造桥工程。唐、五代遗留下来的规模较大的佛寺得到重修,也新建不少的寺庙,如崇福寺、南天寺、法石寺和小雪峰寺,在泉州开元寺建甘露戒坛等。而泉州的地方官大都延请高僧,改建院堂,改变了对佛教寺院的管理方式。
不过,自从赵顼任命了两大国师,裁撤冗僧之后,佛道两家大量裁员,凡是不懂经文的和尚道士尼姑女冠,全部要裁撤。裁撤过后,寺庙保留,寺庙的田产则均分给被裁撤者。没有被裁撤的合并到较大的寺庙。
这样一裁撤,很多寺庙就空置了下来,而百姓要上个香什么的,就得去大寺庙。大寺庙的田产虽然要纳税,但是因为寺庙少了,大寺庙的香火反而更加鼎盛,光是信徒的香火钱就足够供养寺庙了。
而且,僧道也不是修行那么简单,还得传播经文,各个寺庙都开设了讲经堂,免费为信徒讲经。同时,还得走街窜户,询问记录百姓的生活疾苦,百姓按了手印后,便是一项功德。这个礼部的僧道司会督察的,讲经少的,上报功德少的,不达标的寺庙,则要重新考核,不能通过的则要还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