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熙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赵顼送走了印度远征军,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汴京了,只能在上京等待政事堂迁都上京。
大宋迁都上京,并即将召开大选的消息迅速传遍天下,无论是朝廷发的邸报,还是各家作坊发的商报都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宣传。
大宋迁都之事,从宋太祖的时候就开始酝酿了,因为汴京受黄河水患的威胁太大了。汴京可以说是城摞城,历朝历代的城池几乎都是在原来的城池被黄河水淹了一遍后,建立起来的。宋朝的皇帝都为黄河水患半夜睡不着觉,一不小心黄河决堤,那汴京就被淹了。北宋年间发生在河北境内的黄河决溢共达32次之多,其中又相对集中分布于大名、恩州、冀州、沧州等地,即分别达14次、6次、5次、4次之多。
在中国古代社会,水路运输往往因奇费用低廉、运输量大而成为物资运输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北宋时期也是如此。
从水运交通上看,北宋时期,相对于北方地区而言,黄河仍不失为一条重要的交通运输线。黄河中下游主干及其诸多支流,再加上隋唐大运河,一起构织成一张庞大的水路交通运输网,从而沟通了北方众多地区间的联系。
然而,随着北方人口的迅速膨胀,北方地区遭到无节制的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恶化;森林大量减少,地面失去气温调节的机能,年平均气温下降,无霜期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随之减少,再加上降雨量的减少,使北方地区变成半干旱地区。
由于北方地表植被遭到长期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北方大部分的河川含沙量逐渐增加,不断造成淤积和水患。受水土流失影响最为严重的莫过于黄河了。由于黄土高原的土壤松软,极易被冲刷,因此,大量泥沙在河底的沉积逐渐使黄河变为地上河,河水不断泛滥成灾,下游也经常改道。
唐朝因为关中地区开发过度,不得不将洛阳设为东都。人口也随之东移,到宋朝熙宁年间,大宋人口的三分之二都集中在华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汴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