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决定,再由官府介入,不分男女,按长幼顺序,决定一子继承。”王安石安排道。
王安石的安排也算比较人性化了,赵顼听后只能点了点头,说道:“这样也算合理。工匠能不能增加一些工钱?”
这里所指的工匠并不只是说作坊里的工人,而是包括所有的打工者,包括那些给地主做长工家丁,给店铺做伙计的帮闲。现在的宋朝不像后世,到处都是工厂,工人成了一个阶层。现在宋朝专门务工的人员还是比较少的,只在江宁、上京、明州等开设了大型作坊的城市才有。在其它地区,作坊还是家庭制,也就是一家人或是一个宗族在经营。
“最低薪资,政事堂已经明令下达了。依靠官府下政令提高工匠薪资不太可能。”王安石摇头说道。
“圣上,朝会时间到了。”李向安打断了赵顼三人讨论,拱手说道。
三人停止了讨论,朝会继续开始。
接下来的朝会,讨论和布置了政事堂大选的一些重要事宜,金州的开发,印度远征军的后需供应,未来十年大治天下的发展规划,现在各地出现的一些小灾等。
其实朝会大部分时候都是走过场,只要皇帝反应不大,事情早就基本定了下来。在上朝之前,事情怎么处理,早就商量好了的。
临近傍晚,这一天的大朝会差不多就该结束了。好在不是天天有这样的大朝会,不然官员们什么都不用干了,专门上朝就行了。唐朝时期差不多就是要天天朝会,不过,那个叫早朝,时间不长。到了宋朝,早朝惯例基本上取消了,除了大朝会,一般的事情都是放在政事堂讨论。皇帝如果有问题,也只是把相关官员叫到崇政殿、文德殿、紫宸殿商议。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张若水扯着嗓子叫道。
“臣有本要奏。”沈括艰难地站起了身子,拱手说道。
赵顼看着现在的沈括,有点厌恶起来。没有想到历史上一个代表着一个时代智慧的大科学家、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发明家,外交家、文学家、航海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