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这次会盟在经济问题上,所取得的效果就没有超过先前的贸易协定了
耶律洪基首先提出了他的要求:“大宋在土地开荒上取得了成功,我大辽东北之土辽阔富饶,但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希望熙宁帝能提供一些经验上和财力上的支持。作为回报,大辽不限制宋商在辽境内开矿,也不限制铜铁矿石以及铜铁成品流入大宋。”
大宋严重却铜铁,严重缺粮,这在各国已经不是秘密了。自从贸易协定签署之后,各国贸易非常繁荣。贸易的商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上层奢侈品的消耗了,而是逐步向下层民众生活上需要的物品扩大。比如丝布绵帛,比如各种生活中所需要的商品,比如食盐、农具和各种民用武器。
赵顼人为地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滞后了农业的发展,也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最后,大宋不仅缺铜铁,同样也缺粮食。
贸易扩大以后,各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受到冲击,大宋的货物不仅精美,而且比较便宜,这让各国作坊纷纷破产。不过,这没有引起各国的恐慌,因为大宋的需求更为强劲,大宋国内的市场更为广阔。各国作坊破产之后,纷纷转型,大宋毛衣、木材、粮食等基本原材料的需求很大,各国在出售原材料上取得的收益比起手工作坊生产的收入要大得多。
各国手工业作坊技术非常地下,成本比较高。而各国人口比较少,地广人稀,自然生态比较完整,购买大宋的民用武器后,打猎获得毛衣,伐木获得的木材,采集获得的药材,这些土特产获得的成本比较低,但卖给宋商却是高价。
大宋国内市场广阔,对外贸易依然是进口大于出口。如果用后世殖**义的观点,各国现在沦为了大宋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这句话不假,但是大宋的经济体实在太大了,不是周边各国可以相比的,大宋主要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还是自身,并不完全依赖对外贸易。
相反,各国因为大宋对原材料的强劲需求,百姓们都富裕了起来。这和后世的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