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家畜的农户,在农税上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优待。特别是养牛马驴这样的家畜。
除了农户自家蓄养外,政事堂还引导商人或是地主建立专门的养殖场,北方大量兴建养马场,南方则大量兴建养牛场。
王安石的十年大治计划,已经超出了预期。水利工程和驰道,还有引导农业发展的政策,所有的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后世的共和国,直到九八年还在发大水,长江黄河松花江等四处决堤。完整的水利工程还是在两千年以后才做到的,当零八年再次下暴雨时,才没有出现水灾。而水泥路铺到各村,也是在一零后才实现的。此时,离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
王安石的十年大治计划和后世的改革开放发展方略一般,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发展。可是,后世共和国要三十年才做到的事情,放在这个生产力更加落后的大宋,十年能做到吗?
王安石这个庞大的发展计划,就算把每年所有的国税收入都投入进去也恐怕是不够的。按这个方案,大量的人力物力都将投入到这个计划中来,粮食危机在十年内恐怕不仅不能解决,还有越演越烈。
秦始皇隋炀帝,不过修建了几条运河驰道,国家就给败光了。驰道和运河也成为了历史上暴君的证明。而仁君,都是与民休息,从不大兴土木。
宰相沈括作了一个统计,最后发现,如果要完成王安石提出的计划,十年间每年至少要投入二十亿贯。大宋现在的国税收入只有两亿贯,这已经是英宗朝国税收入的三倍多,是仁宗朝国税收入的八倍多。国税收入再翻十倍是什么概念?如果不是经济体的壮大,自然取得税收,而是加税的话,秦汉隋唐四朝上千年所有的税收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这样算的话,除非现在大宋的粮食总产量增加十倍,手工业作坊矿场,数量增加十倍,或是产量增加十倍,否则,根本无法取得每年高达二十亿贯的税收。
而这样庞大的工程,意味着每年至少得招募五百万以上的青壮,光是招募劳役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