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京城等大城市丝毫没有受到出兵南征的影响,甚至与去年相比,显得更加的热闹。MWww.m手打首发】人口流动量十分巨大,每天进出上京的人超过了十万,比世界上其它国家一个城市的人口还要多。
不过,大宋乡村和一些小城市受到冲击就比较大了。四十万大军出征,四十万百姓随同,这样大规模的征战对于大宋来说还是头一遭。很多人家都有子弟在军队服役,自然心中颇为牵挂。而近四十万保甲军的家属则要伤感得多,因为这一走,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了。虽然朝廷许诺了富贵,但是富贵险中求,埋骨他乡的可能不是没有,毕竟这是去打仗。
另外,因为与四百万石粮食要调到前线,大宋的粮价再次提高了不少。许多在工坊中做工的工匠很多都受粮价持续走高的影响,合伙到乡村购置田产,开办农场,种田的收入竟然超过了务工。
原本反对变法,反对丈量土地田产的地主豪族,却因此大发了一笔,出售粮食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开办工坊。这样的情况,让政事堂颇为喜悦,因为政事堂的大部分大臣都是农本主义者。只有赵顼和王安石颇为忧虑,害怕辛辛苦苦开办的工坊倒闭。
赵顼和王安石的忧虑有点过头了,虽然大量的人口又重新流入到农业领域,然而这不仅没有导致工坊倒闭,反而促进了工坊的壮大。工商业发展过快可能导致的泡沫问题得到了缓解,许多工坊都在兼并中走向强大,有很多的大工坊出现。传统的手工业作坊正在向大工厂迈进,而大工厂有人才有技术有资金,走的是企业式规模化的发展方式,这进一步提高了工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重要的是,随着中华帝国的成立,各国都在展开大开发行动,大宋要兴建大量的水利工程,对各种工具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商品的降价,以及商品的大规模生产,正好相得益彰。
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对于大宋百姓来说,这次出兵远征就是为了更多的粮食。而皇帝已经许诺过,远征胜利,粮食价格虽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