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难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赵顼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商讨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政事堂各个成员推荐出来的人才大都被赵顼否定了。这样的征战,赵顼需要千古名将来统领,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这次征战的胜利。豪赌国运的战争,绝对不能草率。
赵顼敲着会议桌,在思考着人选的问题。文彦博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可是年纪实在太大了,而且还是君子党,南征印度可能要用到历史上蒙古人西征的手段,非常血腥,文彦博这样的君子是不可能同意那样打仗的。
政事堂会议厅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赵顼下了下决心,开口说道:“内阁首辅就由章楶出任,薛向、周侗出任次辅,肖一远、李常、方腊、种诂、许将、王存、燕达、翟恩、赵挺之、王彭年十人出任内阁群辅。另外四大学府要各自组建一支十人的参谋团,随军出征谋划,大食学院,让安萨里组建一支翻译参谋团,由蒲元乙出任将军。就这么定了。”
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赵顼下定决心,由章楶这个文臣来统兵。毕竟赵顼知道,后世之人将章楶的用兵能力和成吉思汗和比较,都是用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来形容。这样高的评价之下,即便现在的章楶没有打过一次仗,没有带过一次兵,但是赵顼还是要用他。
薛向有财政之才,处理好战争之时的后勤问题正合适。周侗是大名人岳飞的义父加师傅,岳飞那么牛,周侗怎么可能差其它群辅都是文武各占一半。
军机内阁不仅仅是指挥大军征战,还要提供粮草,管理被占领地区,可以说是军政一把抓的。
“圣上,章楶现在是金州知州,他从来没有带过兵,也没有过特别大的政绩。”司马光劝谏道。
对于升迁如此严格,才是造就仁宗一朝人才济济的根本原因。升迁越是严格,越是可以得到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能在紧急关头,如果平时这样,还成了风气,只会让钻营之人找到漏洞往上爬,从而阻挡了真正的人才升迁。
在历史上,王安石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