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一远按照赵顼的吩咐,将爪哇国王并其文武大臣、各部酋长,押送天京,交给帝国教皇处置.爪哇二十万大军,除了战死的六万水师,其余十四万人交给三佛齐,由三佛齐处置。三佛齐把这十四万人全部送到三佛齐各个庄园去当农奴。
爪哇国的一些技术的工匠,则被肖一远挑了出来,组建工兵团,作为征战印度地区的兵奴。爪哇国的国库没入大宋,粮草与三佛齐平分,作为中华帝国大军共有的军粮。人口归三佛齐,财货归大宋,这是早已经商量好的。
中华帝国建立后,各国都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宋给予的巨大好处,而大宋也得到了周边无战事和盟友这两个巨大的好处。如果由大宋管理爪哇国,按大宋的郡县制,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如果仅仅是臣服纳贡,那又极可能反叛。这样的小国交由三佛齐吞并,是最合适不过的,三佛齐与爪哇都是施行分封采邑制度。
爪哇战役结束之后,渤泥国派出特使,到凌牙递上了降表。按照会盟时的盟约,渤泥国并入三佛齐,成为三佛齐下属国之一。渤泥国投降后,三佛齐接管了渤泥国所有的军队,并征召了渤泥兵,以此削弱渤泥国的实力。同时,下令拆除所有的天方教礼拜堂,改建佛家寺庙。
渤泥国,也就是后世的马来西亚。这个时候,全国人口不足百万,依赖海上香料贸易生存。爪哇国的灭亡,让渤泥国国王看到了被灭亡的悲惨命运。不得已之下,只能投降。不过还好,他没有被押送天京,也没有被赶下王位。渤泥国按照三佛齐的采邑制度,成为了三佛齐的属国,内政自治,只是每年定时给三佛齐上供,并听候三佛齐的军事调令。
作为对大宋的回报,三佛齐与渤泥都表示严厉打击香料群岛的水贼,保证从凌牙到金州海路的畅通。中华帝国九大加盟国都在大宋的支持性的外交下团结在了一起。其实,对赵顼来说,通过军事力量来统治各国,继而实现华夏大一统时机还没到。大一统的前奏是文化的的相互交融,是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