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他就那么高才,比我们这些人都强那么多?难道真的阅了万卷书不成?”
“咱们也不算亏,依我说,这题拿到国子监,翰林院去,怕是也没人回答的出来了。冯敏语不惊人死不休,却忘了会试的目的是给朝廷选拔人才,不是为满足他个人偏好的,他此番吃了大亏,也算是他咎由自取!”
众人七嘴八舌的鼓噪起来,言语中不乏激烈攻击冯敏之词,渐次竟有些不堪入耳。许子畏脸色发青,几次想要开口,却被众人的声音淹没了下去,只好一脸愤懑地扭过头去不再看这群人。
良久,秦启方回首环视四周,示意众人安静,缓缓说道,“既然许兄不愿意告知,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只可惜这道策论终成孤绝难题,再无人能解了。”说罢,已欲转身离去。
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遗憾之意,令我觉得他是诚心来求解答,他感兴趣的也许只是未解的知识和未阅过的经典。
想到此,我朗声说道,“秦公子请留步。恕在下冒昧,想替许先生回答你适才的问题。”
众人此时已转过身来,都十分诧异的打量我,不多时,便已有人根据我穿着的公服判断出我的身份,继而有人开始互相低语,一些举子们闻言再抬首看我时,眼神已隐约透了些畏惧。
秦启方也好似知晓我是谁,对我施礼道,“愿闻大人高论。”
我亦向他还礼,环顾众人,道,“这道策论要求详述四位旷世大家的学理造诣,难点出在”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于老”这一句上。诸位不解此句应对照哪位先贤。在下说出一位,请诸位参考,世人称其为鲁斋先生的元人许衡。”
我话音刚落,立即有人反驳,“怎么可能?元史载,许衡得朱子之书而尊信表章之。许氏一直只尊崇朱子学说,并一生致力于推广之。因为他的缘故,使得朱理“衣被四海,家藏而人道之。”这样的儒学大家,怎会被诟病贬损为,假意秉承朱子学说,实则行的是黄老之术?”
我答道,“元世祖一朝,许衡与刘因并称北方理学两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