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事件刚开始在网络上曝露后,网议汹汹,沸反盈天,并提供了各种质疑和论证方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随即在纸媒体的介入下,事态迅速公开化、公共化。
其次,这得益于叶南飞的调查组。事实上,揆诸以往体验,但凡“老子调查儿子”、“婆婆调查媳妇”,但凡当事人既充当裁判员又担任运动员,真相就难免“躲猫猫”。此前的调查结果是:基本事实已清楚,医生不存在玩游戏、发牢骚等情况。显然,这与真实不符,与真相相距甚远,与良知背道而驰。如今,所谓的结论已被推翻,涉事医生不是写论文,正是玩游戏,患者母亲也的确有下跪情况……
显然,能够取得今日之局面,调查组功不可没。从组成人员看,有专家、记者和网民,分配比例相对平衡,人员来源相对可信;从调查对象看,不仅包括医患双方相关当事人的谈话,还包括调阅相关录像资料、检查值班医生使用的电脑,这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条,并满足了人们期待的程序正义;从调查手段看,由于调查人员的来源既有捍卫公众知情权的记者,还有相关的专家,可以确保调查相对专业,比如,电脑专家动用保密部门的特殊软件,还原了医生的上网记录,确定了其玩游戏的痕迹,使其无法再掩饰“上班玩游戏”的事实。最后从调查情况的披露看,不存在暗箱操作,较为公开透明,为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出口——路人甲老人家的评论
回眸“徐宝宝事件”的一波三折,欣慰之余,不免追问。如果涉事医生恪守职业伦理,犹记得《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决不存在任何廖妄损害之企图,尤不冒渎人身”,徐宝宝也就不会非正常死亡;如果南京儿童医院敢于正视事实,现如今也许就不会如此被动了;如果当初调查时能够遵守事实,相关部门不护短,也就不需要启动再次调查了。如今真相大白,当事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悲剧已然发生,生命难以重现,而且这真相来之不易,付出不少社会资源和公共成本,足为人痛惜——公主大人的评